跳到主要内容

001

本生经

悟醒 译

因缘谭

此因缘故事,是菩萨于四阿僧祗十万劫之往昔,由燃灯佛之处发愿,至给孤独长者建立祇园精舍之概说的,亦可谓是本生谭之总序。然此区分为三个阶段,初由一切度之身殁而至生兜率天止为“远因缘之故事”;由兜率天殁而于菩提场得正觉止为“不远因缘故事”;由得正觉至于祇园精舍止为“近因缘故事”。此中之后二者,是特别重要的佛传记录。

归命彼世尊 应供正等觉者

因缘谭总序

一 序偈:

    救护者大仙 1     生转百亿次

    唯为世间人     行无限利益

    礼拜大仙足     于法合掌礼

    敬礼诸一切     崇敬之器僧

    敬礼此三宝     功德由此生

    依彼之威光     除去诸障碍 2

    大仙有光辉     彼乃此由来

    本生无戏论     说古本生语

    教主之导师     念世之救济

    久远实践行     成就菩提资 3

    法藏集成者     寄集总为一

    此等为结集 4     本生古话名

    愿此佛种姓     系统永住世

    〔大寺〕之长老     利见来乞予

    常住无他杂     其心成静寂

    弟子有上智     觉友亦同乞

    比丘之所属     系统化地部 5

    清净智方便     觉天亦同乞

一○

    大士之行迹     威光不思议

    本生之古话     〔说明〕其释义

一一

    大寺住者语 6     予则说其道

    善良之佳士     听予说其事

三之因缘:此本生之释义,分为远因缘、不远因缘、近因缘之三因缘古话,加以说明,使闻者十分知此因缘后,对本生古话始善了解。然者,今先述此三因缘古话,然后再说明本生古话。

于是首先应知此因缘古话之段落。由大士伏于提盘迦罗〔燃灯〕佛之足下,〔以将来必定成佛〕之决心及为度一切之身而死,至出生于兜率天都,此问之话题为远因缘古话。由兜率天降生世间至在菩提道场得一切智,此问之话题名为不远因缘古话。至近因缘古话,则为佛住于各处之话题。

现述远因缘古话如下:

注 1 薄伽梵(Bhagavant)普通译为世尊。Bhaga 即幸运,有吉祥之意。因此译为“具福”或“具吉祥”亦为允当。

2 由第三偈之除去诸障碍,可与相隔第四、五、六、七、八、九偈之第一○、一一偈之说互相连络。第五偈为佛于其久远前生,如此古话所述之行事,成就菩提之资粮。第六偈为佛灭后,结集者结集此因缘古话而为本生经。第七、八、九偈为述说大寺三长老比丘向本经 着释者佛音乞求释义。

3 由人决心将来成佛至成佛之间,名其人为大士或菩萨。此间必须彻底修行十种波罗蜜。修行终了,即得菩提而为觉者(佛)。此即谓之成就菩提之资粮。

4 结集为sangiti 之译语。

5 化地部(Mahimisasaka弥沙塞)为小乘二十部之一派,为由上座部分出者。

6 大寺住者(Mahaviharavasin)为锡兰三分派之一派。此一着释为由公元四一二年至四三四年间,著者居住于锡兰阿努拉达布拉(Anuradha-pura)城之大寺精舍时所著。

一 远因缘谭

善慧婆罗门

据传,距今四阿僧祇十万劫之昔,有一名不死之城,彼处住一善慧婆罗门。父母皆生活清净之家系,远溯至七代间。关于族姓,无他人可非难之处,彼具秀丽可爱无上优美之容貌。彼不为他事,唯习婆罗门之学艺。

彼尚幼少,双亲逝去。殖其财产任务之执事,持铁制之帐薄前来,开启金、银、摩尼、真珠其它入宝之库,曰:“幼主,此为贵母君之物,此为贵父君之物,此为贵祖父、贵曾祖父之物。”告以远溯至七代间之财产,并谓:“请与收存。”贤明善慧自思:“积集如是财产,予父予祖及其它诸祖,往彼世未持一文而去。然予须作为持去之种子。”于是申告国王,击鼓巡回宣告都中,向大众诸人行施,自己出家,入苦行者之道。为明此意,此处须述善慧之古话。此一古话,出于佛种姓经 1。然其中只列出偈语,不甚明了。是故本文各处,以偈文交互,语此古话。

不死城:去今四阿僧祇十万劫之昔,有充满十种声之不死之城。就此不死之城,佛种姓经中唱如下之偈:

一二

    四阿僧祇百千劫     不死城名美乐都

    城中充满十种声 2     食物饮料俱丰盈

一三

    象声马声鼓螺声     车音小鼓笛铙钹

    铜锣饮食招客声     〔十种音声〕宣全城

    唱佛种姓经中偈

一四

    都中各般齐具备     一切业务此处有

    城中备有七种宝     诸种之人来寻集

    善业之辈来住此     繁荣犹如天人都

一五

    不死都中有一人     彼名善慧婆罗门

    积聚数亿之财宝     多财多谷为巨富

一六

    彼为学生谙神咒     兼亦善通三吠陀

    相术史传等诸道     彼已于此达极意

注 1 佛种姓经(Buddhavamsa)经藏五部中小部经典之一部,书写过去二十八佛之事迹。

2 十种之声,如第一三偈所说∶象声、马声、鼓、螺、车音、小鼓、笔、铙钹、铜锣及第十饮食招客之声。

善慧之冥想

某日,贤者善慧,于宫殿楼台之上,盘足独坐静思:“贤者!来世受生,实为苦痛,每出生处,身坏亦同;予为生老病死之身,予须求无生无老无病无苦无乐,清凉不灭之涅盘。解脱生死,趣涅盘者,必同归此路。”于是如是述偈:

一七

    予独坐时     如是思惟:

    “再出生苦     身坏亦同

一八

    予为生老     病质之身

    求无老死     平稳安乐

一九

    种种之尸     弃腐烂身

    期待欲望     予皆离去

二○

    此道应有     此不能无

    为脱生死     努力达道”

有与非有、生死与涅盘 彼更思惟:“于此世中应有苦痛相对之安乐,同此,有(生存)相对之非有(非生存)。恰似除热有寒生,亦不能无有贪欲尽时之涅盘。有邪恶贱相对无过之善良,邪生则(其相对为)弃一切生,想亦不能无有无生之涅盘。”

于是如是述偈:

二一

    恰似有苦乐亦存    有有亦应望非有

二二

    恰似有热寒亦存    有三火1时望涅盘

二三

    亦有善良有邪恶    生时亦应望不生

注 1 三种之火即贪瞠痴三毒烦恼,譬喻为火。

过在不求道之人

彼更思惟:“恰如埋于粪堆中人,见远处有以五色莲花覆于大池时:‘予应依何道,可往彼处?’当然寻探往其池之道。若彼不探寻〔往彼池之道〕乃非池之过;同此,洗净烦恼之垢,有不灭之大涅盘池,不寻探彼者,非不灭之大涅盘池之过。又恰由四方为盗贼所围之人,有其遁逃之路,若彼不遁逃,乃非路之过,是其人之过。同此,由四方为烦恼所围缚之人,虽有可达涅盘安全之路,若彼不求,非路之过乃人自己之过。又恰为疾病烦恼之人,可得愈病之医师,而不寻求医师以治愈其病者,此非医师之过。同此为烦恼病所扰之人,有善知方法可除烦恼之教师而不往探寻,此为其人之过,非灭烦恼教师之过。”于此如是述偈:

二四

    恰如陷粪中     见水满之池

    达池不努力     过不在其池

二五

    洗净烦恼垢     见不灭之池

    达池不努力     过不在其池

二六

    为敌遮四方     见有可退路

    其人不遁出     过不在其路

二七

    烦恼遮四方     见有安全路

    探路不努力     过不在其路

二八

    恰似罹病者     有可愈病人

    彼不愈其病     过不在医师

二九

    烦恼之病苦     为病所苦恼

    不往访其师     过不在导者

弃腐烂之身

彼更思惟:“恰如爱好净身之人,弃自己头上垂下之死尸,心情愉快。予亦弃此腐烂之躯,为无希求之身而入涅盘城。恰如船夫,不顾旧船,而将弃之。予亦不顾此九孔滴漏之身,放弃而入涅盘城。恰如携种种宝与盗贼同行,为惧失己宝,舍弃盗贼而寻安全道。此易毁乏身,如同夺宝之贼;若予对此起爱着心,予将失尊道、法之宝。是故予弃如同盗贼之肉身而入涅盘城。”于此,如是述偈:

三○

    恰如垂首尸     厌恶而舍弃

    弃此得安乐     自由善自主

三一

    如积种种尸     弃此腐烂身

    以成为无欲     无希求之身

三二

    男女不净处     弃去不净物

    无欲无希求     予舍此而去

三三

    积满种种尸     弃去此肉身

    辨用不净处     予舍此而去

三四

    犹如其船主     舍弃破漏船

    无欲无期待     予舍此而去

三五

    九孔常漏汁     舍弃此肉身

    犹如彼船主     舍弃破漏船

三六

    恰如携宝人     与盗贼同行

    恐惧失其宝     舍盗贼而去

三七

    然予此肉身     如同大盗贼

    恐失幸福故     予舍此而去

善慧之出家修行

如是贤者善慧,依种种譬喻,思惟与出离关联之意义,如前所述,将自家积蓄多量财宝大施喜舍,与乞食、旅人及其它之人。舍弃物质之欲及烦恼之欲,进入不死城。独自于雪山地方之有法山近处,以设道院、树叶之家,无五障之不便,说“如斯心寂”、具八种因缘之经行处,为获神通力,于道院中,脱弃九种不便之俗衣,着具十二种德之树皮衣,出家入仙人之道。如是出家后,舍弃八种不便之树叶家屋,往居十种便利之树下。避摄取诸谷类,唯食果实,唯坐或起立经行,精进努力,七日之内,获八定五力;如其所望,获得神通力。于此,如是述偈:

三八

    予如是思惟     数亿之财产

    贫富咸施后     予入雪山中

三九

    距雪山不远     有名有法山

    予修善道院     设一佳草舍

四○

    处离五不便 1     便利有八种 2

    予设经行处     获得神通力

四一

    彼处予弃脱     九种不便衣 3

    予着树皮衣     十二种便利 4

四二

    不便满八种 5     弃树叶家屋

    予居往十种 6     便利之树下

四三

    莳收之谷类     一切皆避离

    便利有果实     摘取任随予

四四

    坐立与经行     努力行精进

    未经七日间     获得神通力

注 1 “五种之不便”∶一、地面坚硬凹凸,二、场中有树木,三、矮树覆盖,四、过于狭窄,五、过于广阔。

2 “八种之便利”∶一、不取财物,二、适于托钵,三、依托钵安稳得食,四、王家压制人民而得财,托钵者不扰人民,五、不欲求他人之助,六、无盗贼夺物之虞,七、不亲近国王大臣,八、四方皆无障碍。此等亦谓沙门之乐。

3 “九种之不便”∶一、价高,二、他人所造,三、用之易污,污而须加洗染,四、用久须加补缀,五、难再求得,六、不适于苦行出家者,七、为外敌同受之物,须当心不为其取去,八、为用以饰身,九、镌带旅行,担心为行李之运载。

4 “十二种便利”∶ 一、价廉且甚适当,二、自手得造,三、用之难污,洗濯便利,四、用久无须缝纫,五、再求容易造得,六、适于苦行出家者,七、外敌取之无益,八、用之不为饰身,九、着之轻便,十、衣服受用,少起欲心,一一、造树皮衣,正当无过,一二、一旦失去,亦无可惜之心。

5 “树叶家屋”并非粗糙之小屋,乃行者住家之总称。其八种不便:一为多费手续集合资材之建造,二、树叶、草、土剥落,须再复元,不断修理,三、坐卧适于老人,但于非时而起者,心不能住一境,且又不能不起,四、防止寒热,而使身体虚弱,五、入住者可行多类之恶事,覆藏招致非难,六、起执着为自己之物,七、成为有家之第二人,八、与虱、油虫、壁虎等同居一处,成为与极多数者同居。

6 “十种之便”∶一、手续少,唯往行处,二、少见烦扰,无须费心看顾,拂不拂扫皆乐用其处,三、无须非起不可,四、无覆藏可咎之事,因于此处为恶者,甚觉可耻,五、与屋外相同,无遮身体之物,六、无执着之事,七、弃屋内生活之爱着心,八、无多人共住云∶“此予之家,汝可请出”之驱逐事,九、住者愉快,十、树下坐卧之处,到处容易获得,故无惜心。

燃灯佛之出世

如是善慧行者,获神通力,享禅定之乐,度日之间,出世。此佛宿于母胎,生得菩提,转法轮时,大千世界,悉皆震动,扬大念声,现三十二种前兆。善慧行者,因享禅定之乐度日,不闻其声,不见前兆。于此,如是述偈:

四五

    予达完成域     于教得自在

    胜者名燃灯     出世为导者

四六

    佛宿胎出生     开悟虽说道

    予专乐禅定     不见四种相

燃灯佛来喜乐城

尔时十力之燃灯佛与四十万之漏尽比丘等俱,渐次游行,到喜乐城,住善现大精舍。喜乐城住民风闻曰:“沙门长者燃灯,开最优胜之悟,转大法轮,渐次游行,到喜乐城,住善现大精舍。”人人持熟酥、生酥、其它之物及药品,衣服之类,亲手执香料、花鬘,倾心于佛法僧众,近佛之处,捧香礼佛,退坐一面。一同听闻说法,招待佛之明日供养,由座起立而去。

城民供佛

翌日,彼等准备作大施食,装饰都城,修理十力者前来之道路,为水中断之处,投入土砂,平坦地面,撒银白色之砂,炒谷物及散花;用种种染色之布造旗飘扬,路傍排齐芭蕉树与满水之瓶。

善慧之飞行见闻

尔时善慧行者,由自己之道院升空,飞行于诸人上方之空中,见者同大喜悦,以问诸人如何缘由:“君等为谁庄饰道?”于此,如是述偈:

四七

    边都之土地     招奉如来至

    皆以欢喜心     清扫佛来路

四八

    尔时予〔善慧〕     由于道院出

    以振树皮衣     飞升空中行

四九

    见诸人兴奋     欢悦且狂喜

    彼由空中下     先向诸人间

五○

    “众人起兴奋     欢悦且狂喜

    君等为何人     清扫此道路”

诸人答言:“善慧尊师,汝不知耶?燃灯十力佛,得正觉转大法轮,各处游行中,到着予等之都城,今住善现大精舍。吾等招待彼世尊,修理佛行道路。”善慧行者自思:“佛之声音,世所难闻,佛之出世谓更难值。予须与此诸人,共修佛来之路。”于是彼向诸人请曰:“汝等为佛,修此道路,亦请与予一处,予亦与汝等修道路。”诸人言:“同意。”知“善慧行者有神通力”,想出水所流失此处,即分担“此处与彼填补。”

善慧身俯泥土之上

善慧对佛生起欢喜心∶“予以神通力能修膳此处,然予修膳此处并未满足。今日予须作肉身之奉仕。”持运土块来,投入其处。彼于其处,修未终了间十力者燃灯有大威力、具六神通,随从得漏尽智等四十万人俱,天人捧天界之花环及香、奏天之音乐,诸人捧人界之香及花环,以无限佛力,如雄黄山顶狮子之走跳状,运捧其缮饰步行于道路。善慧行者睁目见从所修道路来之十力者,具三十二种大人之相,以庄严八十种随相,包以一寻量之光,作摩尼色于空中现种种之电光。佛体光明,如六金色之浓,或为花冠之形、或成对出现。彼礼拜此无上美颜自思:“今日予对佛呈奉生命之喜舍。”“请佛勿踏泥中,望踏如摩尼珠之板桥,与四十万诸阿罗汉俱,踏予之脊背而行,此亦即为予之永久利益与安乐。”彼解其发,敷羚羊之皮、发结、树皮之衣于黑色之泥上,彼如摩尼珠之板桥,卧于泥上。于此,如是述偈:

五一

    彼等答予问     “此佛无比伦

    胜者名燃灯     出世为导者

    我等为此佛     净扫此道路”

五二

    予闻彼语“佛”     直即起喜念

    “佛佛”频呼唤     予示满悦情

五三

    喜悦立其处     兴奋而思惟

    “此处莳种子     机会莫空过

五四

    汝等若为佛     净扫此道路

    与予一处所     予亦净扫路”

五五

    尔时彼等许     与予一处地

    时予唯“佛佛”     念而扫道路

五六

    处所未扫终     前来佛燃灯

    胜者大牟尼     六种神通力

    证得漏尽智     与彼离垢秽

    四十万众俱     缓步行此路

五七

    众行迎拜礼     多数鼓打鸣

    人天欢呼声     扬震〔于四方〕

五八

    天人见人间     人间见天人

    彼等同合掌     佛后相随行

五九

    天人天界乐     人间人界乐

    乐器共打鸣     佛后相随行

六○

    天之曼陀罗 1     莲华昼度树 2(珊瑚)

    天人升空中     处处散天华

六一

    瞻波娑喇喇 3 4     尼泊龙树花 5 6

    奔那伽树花 7     启他佳香花 8

    地上诸人人     诸花向天投

六二

    彼处予解发     兽皮树皮衣

    布敷泥土上     平铺卧俯伏

六三

    “请佛弟子俱     皆踏予背行

    为予之利益     勿踏着泥土”

注 1 曼陀罗(Mandarava)译为圆华、适意华、珊瑚树花。

2 昼度树(Paricchattak)音译跛里耶多罗迦、波利质多罗、意译为昼度、天游,为忉利天中第一树之名。

3 瞻波(Campaka)译为占婆、金色花、黄花,为白黄色具有香气之花。

4 娑喇喇(Salala),香花之一种。

5 尼泊(N1pa)阿输迦花(无忧树花)之一种。

6 那迦(Naga)译为龙,此处为龙树花之意。

7 奔那迦(Punnaga)又译芬那迦花、亦名龙树花。

8 启他佳(Ketaka)为香花之一种。